雅虎贊助網站載入中...
中国绝不是在莺歌燕舞之中实现崛起 zt
# 1
中国绝不是在莺歌燕舞之中实现崛起
来源:解放军报 时间:2008-12-30 1354
专访
年终岁尾,金一南教授的新著《苦难辉煌》出版问世。
新著,说的却是“老故事”。作者以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为背景,以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主线,以独特视角审视了人民军队的前辈们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担承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足迹。作为一名强烈关注现实的军事学者,金一南在2008这个非凡年份结束之际,奉献给读者的为什么却是一部回望历史的书?
他说:“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大变革与大转型中必然出现历史的大拐点,人民军队与中国军人必然要面对创造历史的担当。”于是,记者与金一南的对话就从这本书开始……
■“中国,绝不是在莺歌燕舞之中实现崛起。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
记者:金教授,您怎样看待《苦难辉煌》的老故事与2008年的新故事?
金一南: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胡主席在报告结尾时说了四个“一定要”,第一条就是:“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应该说整个 2007年国家的发展形势非常好,不少同志认为胡主席的话仅是一种政治号召,心理上还没有受到很大触动。但是进入 2008年,许多挑战突如其来,人民军队与全国人民一道,骤然走进了一段极不寻常的“峡谷”。
《苦难辉煌》中那种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我有一个突出的感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今天则是民族崛起进入的中期进程,前面将是新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军队,改革开放也好,军队建设的转型也好,都进入了攻坚期。中国,绝不是在莺歌燕舞之中实现崛起。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
记者:这些“荆棘”和“门槛”,对于我军是指什么?
金一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安全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的历史使命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必须有能力应对更多的挑战。回想年初南方下雪的时候,最初还以为是“喜降瑞雪”,谁能想到竟造成如此大的灾难?奥运之年,中国人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结果,先是藏区骚乱,西方报纸公开说“要让火炬传递成为中国的‘羞辱马拉松’”,奥运安保形势异常严峻。接着,就是汶川大地震,谁也没有料到这场特大灾害猝然来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这一系列变故,我们这支军队继续扮演了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角色,以空前的热忱站在最前线,最坚决、最勇敢地维护民族利益。但是,也面对空前严峻的挑战,面对一系列转型建设的难题。
记者:这有助于我们清醒地面对形势,做好跨越的心理准备。
金一南:是的。今年2月我们参加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一位美国人讲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随着中国力量的日渐增强,你们就会发现,办事情不是越来越容易,而是越来越难。”我们当时还有些疑问:果真如此吗?
很快,今年一系列大事的发生,证实了这种观点。联想到前几年一部电视片《大国崛起》热播,好评如潮,但这部片子仅仅描述了一幅温情脉脉的大国崛起图景,似乎只要做好海外贸易、遵守好契约精神、完成好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专利保护等等就能崛起了。现在看来,这些只能归入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世界上任何大国,在崛起中都有一些关键性的台阶和门槛必须要迈过。由重大事态、重大灾难、重大考验汇聚成的关键时刻,就是国家发展的“门槛”,也是 “刀锋”。2008年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刀锋就横在我们面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了关键时刻,往往需要军队承担中流砥柱的作用。军人平时必须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一跃而起”
记者:严峻形势下,您怎样看待军队和军人对于使命的担当?
金一南:前不久,国防大学请“独臂英雄”丁晓兵讲党课,他讲了一件难忘的往事:参加保卫边疆作战时,他才19岁,还是个新兵。部队开到前线,一位苗族老大妈坐在被敌军炮火摧毁的废墟上哭,她拉着丁晓兵的手说:“解放军同志,你们怎么才来啊?”就在那一刹那,他真正明白了刚刚穿在身上这身军装的分量和含义。
汶川大地震中再现了这一幕。受灾民众看到解放军,也是哭着说:“你们终于来了!”年初的冰雪灾害中,贵州一个地区道路全部阻断,春节快到了,工资发不到干部职工手里。最后,银行把两百万元现金交给两名战士,背着麻袋翻山越岭去送钱。银行同志说:“绝对相信你们。”这确实让人感动。军人,在这个时候是最不可替代的人。
记者:您认为我们是否做好了完成“不可替代”角色的心理准备?
金一南:从精神到物质,任何军队都必须完成这样的准备。在美军军营访问时,看到贴的标语:“Alwaysready,alwayshere”;翻译成汉语,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时刻准备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了关键时刻,往往需要军队承担中流砥柱的作用。军人平时必须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一跃而起。
记者:这种警觉性不是说哪个人、哪些人要有,而是所有军人都要有。
金一南:对。2008年国防大学战略班学员就学时,正赶上汶川大地震。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学员们从新闻报道中得知震级如此之高,一些高级指挥员立即意识到,部队肯定要有行动,赶紧打电话要求部队做好出动准备,表现出很高的安全警觉和任务意识。当时,还没有接到上级任何指示。当天晚上,军委命令到了,这些学员立即星夜兼程,归队回到指挥岗位。
这就是说,我们讲枕戈待旦,是针对每一名军人的,中高级指挥员脑子里绷紧这根弦作用最大。因为职务越高,责任越大,所以越要夙兴夜寐。在战争年代,毛主席评价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今天,我们的中高级指挥员也要有彭总当年那种精神——在危难关头、紧要时刻敢于横刀立马,挺身而出,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冲锋在前奋斗在前。
■“物质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但是人的变化就决非一朝一夕了,不是说穿上新式军装就能够承担新世纪的使命任务,一定要下决心提高能力素质”
记者:我军在今年一系列考验面前表现出色,您觉得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金一南:归根到底,是国力和军力的双提升,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双提升。长期以来,我军建设的主要瓶颈是经费不足,在后勤和装备建设上反映得最明显。回想10年前的“九八抗洪”,军队后勤保障缺口很多,抗洪部队吃地方供应的盒饭、喝地方送来的矿泉水、用地方提供的手机……这种局面在2008年的一系列救灾行动中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我军运用现代化后勤装备建立了饮食供应站、供水站、沐浴站、被服洗涤站、野战加油站等,不但十几万官兵的后勤保障没有给当地政府增添负担,还有力保障了灾区民众的生活急需。从这里完全可以看出10年来军队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
记者:看来,富国强兵是一个统一体,没有国力的发展,强兵永远是梦想。
金一南:在物质力量增强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军队建设这条高速公路的“堵塞口”正在后移,新的瓶颈是人员的素质。如何克服这一瓶颈,是未来我军建设的重大课题。我们说军装是军人最明显的标志,它不但体现军人的身份和责任,还体现军人与国家和民族的一种特殊约定。作为中国军人,穿上这身军装,就必须做到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就必须主动获取军人必须具备的一切能力素质。去年我军下发了07式军装,一夜之间三军面貌一新。所以说物质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但是人的变化就决非一朝一夕了,不是说穿上新式军装就能够承担新世纪的使命任务,一定要下决心提高能力素质。
记者:回顾2008,您觉得我军最需要提高的能力素质是什么?
金一南:是核心军事能力。军人应将这一能力的培育深深植入内心。今年9月我们到美国陆军战争学院访问,曾问他们为什么在军语中取消了“非战争军事行动”(Operationotherthanwar)这个词。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军创造了这个词,现在又不用了,为什么?对方回答说,这个词容易让军人误认为在这类行动中不需使用武力,所以现在美军以“全谱作战”这个概念,取代讲了10余年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美军这一变化,对我们同样是一种提示。所以我们说,新世纪我军的核心军事能力依然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我们依然需要牢记我军存在的“两个不适应”,既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克服“两个不适应”,仍然是我们努力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因此,近来军委首长多次强调提升军队的核心军事能力,指出我军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首要的是应对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威胁;我军要承担多样化军事任务,首要的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就是说,我军其他的能力是派生的、是以核心军事能力为基础的,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打赢能力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是“两种能力”。
■“灾难和变故,是一个国家武装力量的磨刀石,能让军人们去掉锈迹,把剑磨得更锋利”
记者:2008的一系列大事,是否也让我们发现了军队未来的发展点?
金一南:毫无疑问,人民军队在2008年一系列灾难变故面前表现出了一流的反应能力,但我军同样存在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强化的方面。比如说陆军的空中机动能力。当灾难使公路、铁路阻断的时候,大家看见了对救援力量的空中机动提出了多么迫切的需求。再比如复杂条件下的信息保障能力。汶川地震使灾区通信台、站、网受到毁灭性破坏,军事通信对卫星的依赖性陡升。这些都是灾难对我们的警示。不能说我们平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但通过灾难救援,使我们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切肤的认识。正是这些东西,形成军队未来的发展点。
记者:纵观我军今年大用兵,在平时训练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金一南:灾难和变故,是一个国家武装力量的磨刀石,能让军人们去掉锈迹,把剑磨得更锋利。我们看到,当部队徒步向汶川开进的时候,一些老同志称赞我们军队“铁脚板”的功夫没有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有的部队对地形不熟悉,当道路被山崩阻断,就不知道该从哪条小路迂回,影响了救援突击速度。革命战争年代我军那些杰出的指挥员,看地图、背地图,将地形烂熟于心,从而指挥部队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成为战场决胜的重要基础。这就启示我们,推动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仍然要把基础训练搞扎实,部队作战的基本功不能丢。
记者:回首2008我军的奋战,最让您感动的是什么?
金一南:是新一代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2008年,我们人民军队中的“80后”、“90后”们在大灾难面前义无反顾、敢打敢拼,延续了人民军队压倒一切困难而决不被困难所屈服的光荣与辉煌。我不由得想起1947年10月我军转入战略反攻时,毛泽东同志讲过的一段话。他说: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敢不敢进攻大城市?打下来后敢不敢守住它?……第二年刘邓大军跃进中原,邓小平同志回顾起这几个“敢不敢”,深有感触地说:“谁都希望革命快些胜利,可是,问你敢不敢胜利,问题就来了。不一定希望胜利的人就敢于胜利。”我觉得,两位伟人的话今天对我们也很有启发。在困难与考验面前,军人最宝贵的精神状态,就是一个“敢”字。
所以,我们今天谈到的跨越“历史的刀锋”,决不仅仅是披红戴花之后怎样经受住荣誉考验的问题。新世纪的历史使命依然艰巨,真正的胜利之路还很遥远,中国军人的历史担当,依然是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踏着荆棘,踏平坎坷,走向未来。
来源:解放军报 时间:2008-12-30 1354
专访
年终岁尾,金一南教授的新著《苦难辉煌》出版问世。
新著,说的却是“老故事”。作者以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为背景,以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主线,以独特视角审视了人民军队的前辈们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担承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足迹。作为一名强烈关注现实的军事学者,金一南在2008这个非凡年份结束之际,奉献给读者的为什么却是一部回望历史的书?
他说:“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大变革与大转型中必然出现历史的大拐点,人民军队与中国军人必然要面对创造历史的担当。”于是,记者与金一南的对话就从这本书开始……
■“中国,绝不是在莺歌燕舞之中实现崛起。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
记者:金教授,您怎样看待《苦难辉煌》的老故事与2008年的新故事?
金一南: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胡主席在报告结尾时说了四个“一定要”,第一条就是:“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应该说整个 2007年国家的发展形势非常好,不少同志认为胡主席的话仅是一种政治号召,心理上还没有受到很大触动。但是进入 2008年,许多挑战突如其来,人民军队与全国人民一道,骤然走进了一段极不寻常的“峡谷”。
《苦难辉煌》中那种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我有一个突出的感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今天则是民族崛起进入的中期进程,前面将是新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军队,改革开放也好,军队建设的转型也好,都进入了攻坚期。中国,绝不是在莺歌燕舞之中实现崛起。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
记者:这些“荆棘”和“门槛”,对于我军是指什么?
金一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安全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的历史使命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必须有能力应对更多的挑战。回想年初南方下雪的时候,最初还以为是“喜降瑞雪”,谁能想到竟造成如此大的灾难?奥运之年,中国人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结果,先是藏区骚乱,西方报纸公开说“要让火炬传递成为中国的‘羞辱马拉松’”,奥运安保形势异常严峻。接着,就是汶川大地震,谁也没有料到这场特大灾害猝然来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这一系列变故,我们这支军队继续扮演了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角色,以空前的热忱站在最前线,最坚决、最勇敢地维护民族利益。但是,也面对空前严峻的挑战,面对一系列转型建设的难题。
记者:这有助于我们清醒地面对形势,做好跨越的心理准备。
金一南:是的。今年2月我们参加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一位美国人讲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随着中国力量的日渐增强,你们就会发现,办事情不是越来越容易,而是越来越难。”我们当时还有些疑问:果真如此吗?
很快,今年一系列大事的发生,证实了这种观点。联想到前几年一部电视片《大国崛起》热播,好评如潮,但这部片子仅仅描述了一幅温情脉脉的大国崛起图景,似乎只要做好海外贸易、遵守好契约精神、完成好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专利保护等等就能崛起了。现在看来,这些只能归入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世界上任何大国,在崛起中都有一些关键性的台阶和门槛必须要迈过。由重大事态、重大灾难、重大考验汇聚成的关键时刻,就是国家发展的“门槛”,也是 “刀锋”。2008年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刀锋就横在我们面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了关键时刻,往往需要军队承担中流砥柱的作用。军人平时必须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一跃而起”
记者:严峻形势下,您怎样看待军队和军人对于使命的担当?
金一南:前不久,国防大学请“独臂英雄”丁晓兵讲党课,他讲了一件难忘的往事:参加保卫边疆作战时,他才19岁,还是个新兵。部队开到前线,一位苗族老大妈坐在被敌军炮火摧毁的废墟上哭,她拉着丁晓兵的手说:“解放军同志,你们怎么才来啊?”就在那一刹那,他真正明白了刚刚穿在身上这身军装的分量和含义。
汶川大地震中再现了这一幕。受灾民众看到解放军,也是哭着说:“你们终于来了!”年初的冰雪灾害中,贵州一个地区道路全部阻断,春节快到了,工资发不到干部职工手里。最后,银行把两百万元现金交给两名战士,背着麻袋翻山越岭去送钱。银行同志说:“绝对相信你们。”这确实让人感动。军人,在这个时候是最不可替代的人。
记者:您认为我们是否做好了完成“不可替代”角色的心理准备?
金一南:从精神到物质,任何军队都必须完成这样的准备。在美军军营访问时,看到贴的标语:“Alwaysready,alwayshere”;翻译成汉语,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时刻准备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了关键时刻,往往需要军队承担中流砥柱的作用。军人平时必须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一跃而起。
记者:这种警觉性不是说哪个人、哪些人要有,而是所有军人都要有。
金一南:对。2008年国防大学战略班学员就学时,正赶上汶川大地震。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学员们从新闻报道中得知震级如此之高,一些高级指挥员立即意识到,部队肯定要有行动,赶紧打电话要求部队做好出动准备,表现出很高的安全警觉和任务意识。当时,还没有接到上级任何指示。当天晚上,军委命令到了,这些学员立即星夜兼程,归队回到指挥岗位。
这就是说,我们讲枕戈待旦,是针对每一名军人的,中高级指挥员脑子里绷紧这根弦作用最大。因为职务越高,责任越大,所以越要夙兴夜寐。在战争年代,毛主席评价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今天,我们的中高级指挥员也要有彭总当年那种精神——在危难关头、紧要时刻敢于横刀立马,挺身而出,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冲锋在前奋斗在前。
■“物质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但是人的变化就决非一朝一夕了,不是说穿上新式军装就能够承担新世纪的使命任务,一定要下决心提高能力素质”
记者:我军在今年一系列考验面前表现出色,您觉得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金一南:归根到底,是国力和军力的双提升,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双提升。长期以来,我军建设的主要瓶颈是经费不足,在后勤和装备建设上反映得最明显。回想10年前的“九八抗洪”,军队后勤保障缺口很多,抗洪部队吃地方供应的盒饭、喝地方送来的矿泉水、用地方提供的手机……这种局面在2008年的一系列救灾行动中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我军运用现代化后勤装备建立了饮食供应站、供水站、沐浴站、被服洗涤站、野战加油站等,不但十几万官兵的后勤保障没有给当地政府增添负担,还有力保障了灾区民众的生活急需。从这里完全可以看出10年来军队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
记者:看来,富国强兵是一个统一体,没有国力的发展,强兵永远是梦想。
金一南:在物质力量增强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军队建设这条高速公路的“堵塞口”正在后移,新的瓶颈是人员的素质。如何克服这一瓶颈,是未来我军建设的重大课题。我们说军装是军人最明显的标志,它不但体现军人的身份和责任,还体现军人与国家和民族的一种特殊约定。作为中国军人,穿上这身军装,就必须做到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就必须主动获取军人必须具备的一切能力素质。去年我军下发了07式军装,一夜之间三军面貌一新。所以说物质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但是人的变化就决非一朝一夕了,不是说穿上新式军装就能够承担新世纪的使命任务,一定要下决心提高能力素质。
记者:回顾2008,您觉得我军最需要提高的能力素质是什么?
金一南:是核心军事能力。军人应将这一能力的培育深深植入内心。今年9月我们到美国陆军战争学院访问,曾问他们为什么在军语中取消了“非战争军事行动”(Operationotherthanwar)这个词。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军创造了这个词,现在又不用了,为什么?对方回答说,这个词容易让军人误认为在这类行动中不需使用武力,所以现在美军以“全谱作战”这个概念,取代讲了10余年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美军这一变化,对我们同样是一种提示。所以我们说,新世纪我军的核心军事能力依然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我们依然需要牢记我军存在的“两个不适应”,既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克服“两个不适应”,仍然是我们努力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因此,近来军委首长多次强调提升军队的核心军事能力,指出我军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首要的是应对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威胁;我军要承担多样化军事任务,首要的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就是说,我军其他的能力是派生的、是以核心军事能力为基础的,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打赢能力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是“两种能力”。
■“灾难和变故,是一个国家武装力量的磨刀石,能让军人们去掉锈迹,把剑磨得更锋利”
记者:2008的一系列大事,是否也让我们发现了军队未来的发展点?
金一南:毫无疑问,人民军队在2008年一系列灾难变故面前表现出了一流的反应能力,但我军同样存在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强化的方面。比如说陆军的空中机动能力。当灾难使公路、铁路阻断的时候,大家看见了对救援力量的空中机动提出了多么迫切的需求。再比如复杂条件下的信息保障能力。汶川地震使灾区通信台、站、网受到毁灭性破坏,军事通信对卫星的依赖性陡升。这些都是灾难对我们的警示。不能说我们平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但通过灾难救援,使我们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切肤的认识。正是这些东西,形成军队未来的发展点。
记者:纵观我军今年大用兵,在平时训练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金一南:灾难和变故,是一个国家武装力量的磨刀石,能让军人们去掉锈迹,把剑磨得更锋利。我们看到,当部队徒步向汶川开进的时候,一些老同志称赞我们军队“铁脚板”的功夫没有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有的部队对地形不熟悉,当道路被山崩阻断,就不知道该从哪条小路迂回,影响了救援突击速度。革命战争年代我军那些杰出的指挥员,看地图、背地图,将地形烂熟于心,从而指挥部队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成为战场决胜的重要基础。这就启示我们,推动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仍然要把基础训练搞扎实,部队作战的基本功不能丢。
记者:回首2008我军的奋战,最让您感动的是什么?
金一南:是新一代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2008年,我们人民军队中的“80后”、“90后”们在大灾难面前义无反顾、敢打敢拼,延续了人民军队压倒一切困难而决不被困难所屈服的光荣与辉煌。我不由得想起1947年10月我军转入战略反攻时,毛泽东同志讲过的一段话。他说: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敢不敢进攻大城市?打下来后敢不敢守住它?……第二年刘邓大军跃进中原,邓小平同志回顾起这几个“敢不敢”,深有感触地说:“谁都希望革命快些胜利,可是,问你敢不敢胜利,问题就来了。不一定希望胜利的人就敢于胜利。”我觉得,两位伟人的话今天对我们也很有启发。在困难与考验面前,军人最宝贵的精神状态,就是一个“敢”字。
所以,我们今天谈到的跨越“历史的刀锋”,决不仅仅是披红戴花之后怎样经受住荣誉考验的问题。新世纪的历史使命依然艰巨,真正的胜利之路还很遥远,中国军人的历史担当,依然是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踏着荆棘,踏平坎坷,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