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數碼 - 電腦用品 » 數碼 - 電腦硬件 » 全新「GF114」繪圖核心,,NVIDIA GeFore GTX 560 Ti


2011-2-16 08:45 bunnylai
全新「GF114」繪圖核心,,NVIDIA GeFore GTX 560 Ti

[img]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2011/01/450x338/25184051511074472951.jpg[/img]


NVIDIA 25 日正式發佈全新繪圖卡產品,基於全新「 GF114 」繪圖核心推出「 GeForce GTX 560 Ti 」,與上代「 GF104 」繪圖核心架構相同,但受惠於 TSMC 40nm 制程成熟及內部線路大幅改良後,推出具備完整 384 CUDA Core 的全新「 GeForce GTX 560 Ti 」,將繼承上代「 GeForce GTX 460 」的高性價比表現,將取代現有的 GeForce GTX 470 繪圖卡,在效能級繪圖卡市場反撃 AMD 新一代 Radeon HD 6870 繪圖卡。



DirectX 11 初誕生    象徵性意味濃

[align=center][img]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2011/01/source/2520564000326357164.jpg[/img][/align]

2009 年 7 月 22 日, DirectX 11 隨著 Microsoft Windows 7 作業系統一同發佈,全新的 PC 遊戲繪圖時代正式來臨,雖然不像 DirectX 9 與 DirectX 10 具備大幅改動,但對效能和擴展性作出優化,同時改變著 PC 遊戲業發展。全新 Shader Model 5.0 版本加入 MSAA 直接採樣控制,強化多線程執行緒,支援三個獨立運算 API ,提高 Texture Compression 、 Tessellation 技術應用範疇及效能,並且提供了全新的 HLSL 語言及 Compute Shader 指令,進一步減低 CPU 運算並把工作交給 GPU 負責。

在 DirectX 11 發佈後兩個月, AMD 率先於  2009 年 9 月 23 日宣佈推出支援 DirectX 11 的 「 Radeon HD 5000 」 系列繪圖卡, GPU 微架構代號為「 Evergreen 」,由於 NVIDIA 全新 DirectX 11 產品研發進度一直延宕,原定 11 月發佈的「 GeForce GTX 400 」系列,一直延至 2010 年 3 月才能正式面市,主要受限於 TSMC 40nm 制程良率欠佳,就算正式上市後 GeForce GTX 400 系列產品亦一直無法以完整架構應戰。故此,「 Radeon HD 5000 」系列在產品推出初期,取得了市場先機,並成功超越 NVIDIA 重返獨立繪圖晶片一哥地位。

及後, NVIDIA 雖憑著「 GeForce GTX 460 」高性價比表現,在效能級市場扳回一城,但整體來說, AMD 在 DirectX 11 繪圖卡大戰初期,取得壓倒性優勢是不爭的事實。

[align=center][img]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2011/01/640x480/2520590040354421231.jpg[/img][/align]
[align=center]AMD 在 DirectX 11 正式發佈後僅 2 個月,推出全球首款 DX11 繪圖晶片[/align]

2011 年 DirectX 11 時代才正式開始

但當大家回顧 2009 年至 2010 年所推出的大型 DirectX 遊戲作品中,大部份僅是基於 DirectX 9 或 DirectX 10 架構,只加入了少量的 DirectX 11 指令就被稱為 DirectX 11 遊戲,包括與 Radeon HD 5000 家族同日發佈 DirectX 11 升級補丁的「 Battle Forge 」,部份遊戲更是基於老舊的 DirectX 9 繪圖引擎推出 DirectX 11 補丁、被譏笑只為充數量而生的假 DirectX 11 遊戲更是不計其數,有些遊戲的畫面質素根本就和 DirectX 9 沒兩樣。

直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為止,支援 DirectX 11 的遊戲大作僅有 14 款,其中只有 8 款是原生支援 DirectX 11 ,所以市場上遊戲軟件支援速度相較硬體為慢,主要原因為遊戲業者要求証大部份現有 PC 用家均能順暢執行遊戲,故此 DirectX 11 名義所存在但卻只流於象徵性意義。

根據遊戲大廠 Steam 的使用群數據庫顯示,高達 84% Steam 用家均未有升級至 DirectX 11 繪圖卡產品,主要是 2009-2010 年全球性金融風暴影響到繪圖卡市場銷情,再加上支援 DirectX 11 的遊戲不多。按照 Steam 繪圖卡升級週期數據指出,大部份遊戲玩每三年升級繪圖卡一次,再加上全球經濟開始升溫,拉高 PC 用家升級系統意欲,加上遊戲廠商開始增加對 DirectX 11 遊戲的開發,繪圖卡業者均預期, 2011 年才是真正的 DirectX 11 時代。

[align=center][img]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2009/03/640x480/31134115751484582628.jpg[/img]
根據遊戲大廠 Steam 資料,直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尚有 84% Steam 用戶未有升級至 DirectX 11 繪圖卡[/align]

效能級市場成為繪圖雙雄爭勝之地

市調機構 Jon Peddie Research 報告指出, 2010 年全球高階繪圖卡市場 (>US$250) 規模僅約 370 萬片,而效能級繪圖卡 ($151 ~ 249) 市場規模卻高達 5,100 百萬片,相反入門級至低階繪圖市場下受到 IGP 晶片組及處理器內建繪圖核心所影響而不斷萎縮,因此效能級才是左右繪圖雙雄盈利的重要關鍵。

根據 Jon Peddie Research 市場調查報告指出, 2007 - 2008 年最暢銷的效能級繪圖卡為 「 GeForce 8800GT / 9800GT 」 ,於 2007 年 10 月正式上市及 2008 年 7 月,當時定價為 $249 美元,其定位和 「 GeForce GTX 460 」 及全新 GeForce GTX 560 Ti 初上市時相同。

如果相較「 GeForce 8800GT 」 ,「 GeForce GTX 560 Ti 」 不單在 DirectX API 支援上作出提升,同時內建 CUDA Core 數目提升 3 倍   、 Geometry 運算效能提升 5 倍   、記憶體提升至 GDDR5 並且把頻寬提升 2 倍   、卡載記憶體容量由 512MB 提升至 1024MB 。

對 於遊戲玩家來說,從 2007 年效能級繪圖卡升級至 2011 年效能級繪圖卡,並不僅限於規格提升,以當年對硬體極為嚴苛的遊戲 Crysis 為例,「 GeForce 8800GT 」要順暢地達成平均 30fps ,最高只能使用 1920 x 1080 @ No AA, Medium Setting ,但全新 「 GeForce GTX 560 Ti 」則可以達成 1920 x 1080 @ 2xAA, Very High Setting ,對比一下遊戲的畫面就可以發現 「 GeForce GTX 560 Ti 」同時能提升舊遊戲的遊玩體驗,下面是 World of WarCraft 及 Crysis 的遊戲截圖比較,按圖可放大。

[align=center][img]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2011/01/320x240/252106066685797567.jpg[/img][img]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2011/01/320x240/25210607671294223246.jpg[/img]
World of WarCraft 遊戲截圖比較,左為 GeForce 8800GT 、右為 GeForce GTX 560 Ti[/align]
[align=center][img]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2011/01/320x240/25210911511941485903.jpg[/img][img]http://www.hkepc.com/database/images/2011/01/320x240/2521091353988499522.jpg[/img]
Crysis 遊戲截圖比較,左為 GeForce 8800GT 、右為 GeForce GTX 560 Ti[/align]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